登錄

信息源

1.信息源概述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1976年出版的《文獻術語》一書將信息源定義為:個人為滿足其信息需要而獲得信息的來源,稱信息源。一切產生、生產、存貯、加工、 傳播信息的源泉都可以看作是信息源。

信息源是人們在科研活動、生產經營活動和其他一切活動中所產生的成果和各種原始記錄,以及對這些成果和原始記錄加工整理得到的成品都是借以獲得信息的源泉。信息源內涵豐富,它不僅包括各種信息載體,也包括各種信息機構;不僅包括傳統(tǒng)印刷型文獻資料,也包括現(xiàn)代電子圖書報刊;不僅包括各種信息儲存信息傳遞機構,也包括各種信息生產機構。

2.信息源的類型

(1)按信息源產生的時間順序來劃分:先導信息源、即時信息源、滯后信息源。

    • 先導信息源是指產生于社會活動之前的信息源。如天氣預報。
    • 即時信息源是指在社會活動中產生的,如工作紀錄,實驗報告等。
    • 滯后信息源如報刊。

(2)按信息源傳播形式來劃分:口傳信息源、文獻信息源和實物信息源。

    • 口傳信息源存在于人腦的記憶中,人們通過交流、討論、報告會的方式交流傳播
    • 實物信息源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工制品中,人們可通過實踐、實驗、采集、參觀等方式交流傳播
    • 文獻信息源存在于文獻中,人們可以通過閱讀、視聽學習等方式交流傳播。(包括印刷型信息源和電子信息源等)

(3)按信息的加工和集約程度分

    • 一次信息源:直接來自作者的原創(chuàng)的,沒有經過任何加工處理的信息
    • 二次信息源:感知信息源 從一次信息源中加工處理提取的信息
    • 三次信息源:再生信息源或工具書(百科全書,辭典,手冊,年鑒)
    • 四次信息源:圖書館、檔案館、數(shù)據(jù)庫、博物館。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