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付款項
1.什么是應付款項
應付款項和預收款項是公共組織在結算中發(fā)生的負債。這部分負債的債務主體主要是非政府組織。因為政府組織除公務外一般不涉及盈利性活動,其購買行為亦是有財政資金作保障,很少會出現應付而未付款項。而非政府組織自身業(yè)務活動就帶有一定程度的盈利性,并且在業(yè)務之外亦會從事一些經濟活動,例如:開辦經濟實體、提供有償服務等。這樣就會發(fā)生應付款項和預收款項。
所謂的應付款項,是指公共組織在經濟活動中應當支付而尚未支付的各種款項。即:企業(yè)在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因采購商品物資、原材料、接受勞務供應,應付未付供貨單位的款項。包括應付帳款、應付票據和其他應付款。
2.應付款項的內容
1、應付帳款
應付帳款,是公共組織在購買商品或勞務時,應當支付而尚未支付的款項,是公共組織的一項流動負債。
2、應付票據
應付票據,是指在購買商品或勞務采用商業(yè)匯票結算的方式下,公共組織為未能及時支付貨款而開出并承兌的商業(yè)匯票,包括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yè)承兌匯票兩種。銀行承兌匯票是銀行承諾在某一日期將款付給收款人,商業(yè)承兌匯票是購貨方承諾在某一日期將款付給收款人。在未到付款日期前,商業(yè)匯票是公共組織的一項流動負債。
3、其他應付款
其他應付款,是指除了應付帳款、應付票據之外,公共組織應付給其他單位或個人的款項,包括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應付水電費、應付租入固定資產的租金、應付統(tǒng)籌退休金,存入保證金、個人交存的住房公積金、應付投資者的收益等。
3.應付款項的管理
1、應付帳款的管理
(1)設置“應付帳款”帳戶,按照對方單位提供的發(fā)票等會計憑證及時作帳務處理。
(2)關于入帳時間的確定,應視具體情況來定:如果貨物和發(fā)票帳單等同時到達購貨方,則待貨物驗收入庫后,按發(fā)票帳單登記應付帳款;如果貨物與發(fā)票帳單不是同時到達,一般在月份終了時將所購物資的應付債務估計入帳。
2、應付票據的管理
(1)設置“應付票據”帳戶,根據對方單位提供的發(fā)票和本單位開出商業(yè)匯票的存根等會計憑證,及時作有關帳務處理。
(2)設置“應付票據備查簿”,登記每一應付票據的種類、號數、簽發(fā)日期、到期日、票面金額、收款人姓名或單位名稱、付款日期和金額等詳細資料。應付票據到期付清后,應在備查簿內逐筆注銷。
(3)應在票據承兌日前將足額款項存入付款單位的開戶銀行,以確保銀行能在到期日憑票將款項劃給收款人、被背書人或貼現銀行。
(4)開出并承兌的商業(yè)承兌匯票如果到期無能力支付,在到期日未簽發(fā)新的票據時,應將這筆應付票據轉作應付帳款處理。
(5)在采用銀行承兌匯票方式下,如果到期無能力支付,而對方又已將應收票據向銀行貼現,則由銀行代為扣款或作逾期借款處理。
3、其他應付款的管理
統(tǒng)一設置“其他應付款”帳戶,將所有的其他應付款項根據相關憑證及時作帳務處理。
綜上所述,公共組織的所有應付款項,均應及時與對方單位或個人結算,不應拖欠,這樣一方面可避免加重本單位的利息負擔,影響正常業(yè)務活動;另一方面可保證對方單位或個人的經濟利益。
4.應收、應付款項的納稅調整
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在經濟交往過程中難以避免債權、債務的發(fā)生。有債權存在就有損失風險,有債務在身就有成為收益可能。根據國家稅務總局令第13號《企業(yè)財產損失所得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第二十條規(guī)定:“ 企業(yè)應收、預付賬款發(fā)生的壞賬損失申請稅前扣除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一)債務人被依法宣告破產、撤銷(包括被政府責令關閉)、吊銷工商營業(yè)執(zhí)照、死亡、失蹤,其剩余財產或遺產確實不足清償;
(二)債務人逾期三年以上未清償且有確鑿證明表明已無力清償債務;
(三)符合條件的債務重組形成的壞賬;
(四)因自然災害、戰(zhàn)爭及國際政治事件等不可抗力因素影響,確實無法收回的應收款項。”
新的企業(yè)會計制度,規(guī)定企業(yè)一律實行備抵法計提壞賬損失準備。在稅法規(guī)定的比例內計提的壞賬準備是允許稅前扣除的,但納稅人實際發(fā)生壞賬損失時,還必須依法經稅務機關確認后方可沖減壞賬準備(超過壞賬準備部分直接進入管理費用),之所以計提壞賬準備已得到稅務機關認可,而沖減壞賬準備又必須經稅務機關的認可,是因為壞賬損失影響以后壞賬準備金的計提,計提壞賬準備金時要進入“管理費用”,相應影響的是企業(yè)所得稅的稅基。
債務人被依法宣告破產、撤銷等如果已經進行清算的,應當扣除債務人清算財產實際清償的部分后,對不能收回的款項,應確認為納稅人的財產損失;對尚未清算的,由中介機構進行職業(yè)推斷和客觀評判后出具經濟鑒證證明,對確實不能收回的部分,稅收上應確認為損失;債務人已失蹤、死亡的應收賬款,在取得公安機關已失蹤、死亡的證明后,確定其遺產不足清償部分或無法找到承債人追償債務的,由中介機構進行職業(yè)推斷和客觀評判后出具經濟鑒證證明,對確實不能收回的部分,稅收上應確認為損失;因自然災害、戰(zhàn)爭及國際政治事件等不可抗力因素影響,對確實無法收回的應收款項,由企業(yè)作出專項說明,經中介機構進行職業(yè)推斷和客觀評判后出具經濟鑒證證明,或者取得中國駐外使(領)館出具的有關證明后,對確實不能收回的部分,稅收上應確認為損失;逾期不能收回的應收款項,有敗訴的法院判決書、裁決書,或者勝訴但無法執(zhí)行或債務人無償債能力被法院裁定終(中)止執(zhí)行的,依據法院判決、裁定或終(中)止執(zhí)行的法律文書,認定為損失;在逾期不能收回的應收款項中,單筆數額較小、不足以彌補清收成本的,由企業(yè)作出專項說明,經中介機構進行職業(yè)推斷和客觀評判后出具經濟鑒證證明,對確實不能收回的部分,稅收上應確認為損失;逾期三年以上的應收款項,企業(yè)有依法催收磋商記錄,確認債務人已資不抵債、連續(xù)三年虧損或連續(xù)停止經營三年以上的,并能認定三年內沒有任何業(yè)務往來,中介機構進行職業(yè)推斷和客觀評判后出具經濟鑒證證明,稅收上應確認為損失;逾期三年以上的應收款項,債務人在境外及港、澳、臺地區(qū)的,經依法催收仍不能收回的,在取得境外中介機構出具的有關證明,或者取得中國駐外使(領)館出具的有關證明后,稅收上應確認為損失。
與此同時,企業(yè)應收、預付賬款發(fā)生上述情況申請壞賬損失稅前扣除時,納稅人對壞賬損失負舉證的責任,要求納稅人必須向稅務機關提供造成損失的相應證據,其證據具體包括:
(一)法院的破產公告和破產清算的清償文件;
(二)工商部門的注銷、吊銷證明;
(三)政府部門有關撤銷、責令關閉等的行政決定文件;
(四)公安等有關部門的死亡、失蹤證明;
(五)逾期三年以上及已無力清償債務的確鑿證明;
(六)債權人債務重組協(xié)議、法院判決、國有企業(yè)債轉股批準文件;
(七)與關聯方的往來賬款必須有法院判決或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證明。
對同一個納稅人來說,應收款項是其債權,應付款項是其債務。根據“對等原則”,國家稅務總局令第13 號《企業(yè)財產損失所得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第五條規(guī)定:“因債權人原因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包括超過三年以上未支付的應付賬款,如果債權人已按本辦法規(guī)定確認損失并在稅前扣除的,應并入當期應納稅所得依法繳納企業(yè)所得稅?!庇纱丝梢?應收款項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應分兩種情況:
一是因對方即債權人原因使債務人無法將應付的款項支付給對方;
二是因債務人自身原因未支付給對方的款項已超過3年,并且對方已經按規(guī)定報經稅務機關批準在企業(yè)所得稅前進行了扣除。
對后一種情況,對方是否已將應收款項依法進行了稅前扣除?作為應付款方是不可能向債權方索取已作為壞賬損失的證據,納稅人在對方未確認放棄債權的情況下也不能對應付款項隨意進行“銷號”,稅法上也不應當要求納稅人必須在企業(yè)所得稅申報時進行自行納稅調整。所以,舉證的責任應當在于稅務機關。只有稅務機關才可以根據債權方稅務機關是否批準扣除,從而作出是否應當作納稅調整。而對前者即“因債權人原因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對納稅人應付款項在以下情況下應并入應納稅所得額:
一、債權人被依法宣告破產、撤消,并且債權人已經清算完畢無需支付對方的款項;對尚未清算或雖已清算但尚未清算完畢的,就不能認定為“確實無法支付”;
二、債權人已失蹤、死亡的應收賬款,在取得公安機關已失蹤、死亡的證明確實無支付對象的;
三、因自然災害、戰(zhàn)爭及國際政治事件等不可抗力因素影響,對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四、經法院判決、裁定或者勝訴而無須支付的款項。
5.“應付賬款”中異?,F象的審查
應付款項是指企業(yè)在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因采購商品物資、原材料、接受勞務供應,應付未付供貨單位的款項。它包括:應付購貨款、應付租賃的固定資產的租賃費、應付包裝物的租金、存入保證金、應付稅金、其他暫收款、應付工資、預收款項等。由于企業(yè)經濟業(yè)務繁多,查賬時不可能全面審查,應抓住重點進行檢查。
- (一)審查“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賬戶的貸方發(fā)生額
審查應付款項,一般應以賬面大戶、久懸賬面未結戶、積欠已久突然清賬戶等為重點,以“應付賬款”明細賬戶貸方發(fā)生額為中心,采用逆查的方法,按照經濟業(yè)務的記賬冊號,調閱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進行查證。
“應付賬款”或“其他應付款”賬戶的貸方發(fā)生額,如果與下列賬戶的借方發(fā)生額對應,就屬于經濟業(yè)務的異常現象:
(1)如果與“預收賬款”的借方發(fā)生額對應,可能將銷售收入或購貨單位支付的補付價款轉入。
(2)如果與“銀行存款”或“現金”賬戶的借方發(fā)生額對應,可能將銷售的賬外物資的款項、包裝物租金收入轉入。
(3)如果與“應付工資”賬戶的借方發(fā)生額對應,可能以發(fā)放工資的名義,將有關款項轉移。
(4)如果與“預提費用賬戶”的借方發(fā)生額對應,可能將超提或結余的款項轉入。
(5)如果“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賬戶的貸方發(fā)生額,與“應付賬款”或“其他應付款”賬戶的借方發(fā)生額對應,這屬于購貨單位與銷貨單位之間拖欠貨款的抹賬,抹賬的結果形成以貨易貨,不作銷售的賬務處理。
上述五種異常賬戶的對應關系,通過調閱記賬憑證,查看所附的“原始憑單”,即可查實。
- (二)審查“應付賬款”賬戶借方發(fā)生額
審查資金去向,看有無掛入收入權益類賬戶問題。
例某金屬材料經銷公司,1999年商品銷售收入總額為2180萬元,取得增值稅銷項稅額370.6萬元,價稅合計2550.6萬元,已存入銀行賬戶。從增值稅銷項稅額中抵扣進項稅額260萬元,已繳增值稅110.6萬元。通過審查“應付賬款”總賬,發(fā)現該賬戶的貸方發(fā)生額合計為1530.6萬元,借方發(fā)生額合計為1162萬元,期末貸方余額為368.6萬元(其中尚未交付的貨款為3150427.35元,增值稅進項稅額為535572.65元),經過審查,該企業(yè)將期末貨到未付款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全部從銷項稅額中作了抵扣。
- 企業(yè)賬務處理
(1)取得銷售收入和增值稅稅額時
借:銀行存款25506000
貸:商品銷售收入 21800000
(2)上繳增值稅金1106000 (3706000-2600000)元
借: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 1106000
貸:銀行存款 1106000
- 審查方法
(1)審查“應付賬款”總分類賬。凡是企業(yè)所購買的原材料,商品物資或接受勞務供應而應支付給供應單位的款項(即應支付貨物的價款及進項稅額、運輸費用)都在該賬戶的貸方反映。
新的增值稅政策規(guī)定,商業(yè)企業(yè)如果購進貨物或接受勞務供應,貨款未付,銷貨方雖然給購貨方已開具了增值稅專用發(fā)票,其發(fā)生的進項稅額,不得在銷項稅額中抵扣。凡是貨款已付,增值稅專用發(fā)票已開出的,允許進項稅額從當期的銷項稅額中抵扣。但是,企業(yè)財會人員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往往將不允許抵扣的進項稅額作了抵扣。因此,在新稅制實施以后,“應付賬款”這一賬戶成了某些企業(yè)的“避稅港”。
該賬戶的借方發(fā)生額反映的是應付賬款的償還數額,在這部分已經歸還的款項中,所發(fā)生的購進貨物及接受勞務供應的進項稅額,只要用于應稅項目的,都允許從銷項稅額中予以抵扣。
(2)審查“應付賬款”賬戶的貸方發(fā)生額。
按照該賬戶記錄的業(yè)務所發(fā)生的時間及記賬冊號,調閱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查看賬戶的對應關系是否符合會計制度的規(guī)定。
通過檢查,發(fā)現該企業(yè)將增值稅專用發(fā)票已到而貨款未付的購進貨物業(yè)務,作了錯誤的賬務處理。
①購進貨物時
借:庫存商品 13082051.28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2223948.72
貸:應付賬款 15306000
②支付購貨款項時
借:應付賬款 11620000
貸:銀行存款 11620000
上述會計處理,表明因貨款未付,將不允許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已全部列入允許抵扣的“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賬戶的借方,期末無借方余額,并且將“應付賬款”賬戶的貸方余額所含的進項稅額全部作了抵扣。
因為“應付賬款”賬戶貸方余額是含稅的款項,應換算為不含稅的價款,使價稅分離。計算出多抵扣的進項稅額=3686000÷(1+17%)×17%=535572.65(元);
故審查后應補繳增值稅535572.65元。